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壮丽7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巡礼•保健篇】“治未病”不再被误以为“治胃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治未病”理念传播、服务提供、服务规范和“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不断规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对治未病服务需求日渐增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首。2016年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提出,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中医药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医疗机构起步,先后确定了173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涵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社会独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等。确定了65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探索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机制和模式。自2012年起,在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要成立治未病科,并提供相关服务。“十二五”期间确定了3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重点专科。通过对各类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的不断规范与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传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230余人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2000余人的省级专家队伍,深入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健康教育活动,并制定印发《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2015—2020年)计划纲要》,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多措并举之下,中医养生保健工作成效尽显。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度和欢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逐年提升,2017年达到了13.39%。通过在各类机构开展试点探索、加强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等措施,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84.75%的县级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室,引导了中医医院逐步由“重治疗”向“防治并重”转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免费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2017年,全国46.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了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干预服务,58.1%的0~36个月儿童接受了一年两次的中医调养服务。不仅如此,随着群众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的扩大,各类服务提供机构“治未病”服务量明显增多,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技术和流程逐步规范,社会创办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蓬勃发展,在拉动消费、吸纳就业、创新经济增长点、助推健康扶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彰显。

上一篇:2018年,中国诊所业迎来10大利好政策
下一篇:【壮丽7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巡礼•科研篇】科技创新为中医药插上腾飞翅膀

会议视频
友情链接